没想到,《後来的我们》在发行和口碑的一片骂声中悄悄卷走了12.6亿。
随着《复联3》的上映,这部卖情怀的国产爱情片的吸金之旅即将结束。关於《後来的我们》本身的优点和槽点,上周茶小妹给大家说过,今天咱翻出来接碴儿论,喷一喷最近两年的国产爱情电影(不包含话剧和电视剧)。
首先,五一档期,抛开两位转型导演的情怀之外,碗哥在《後来的我们》和《低压槽》之中果断选择了後者,原因在於《後来的我们》影片介绍中充斥了大量的熟悉字眼,如「十年前」、「十年後」、「异乡」、「偶然」等,作为一部明码标价的商业片,炒十几二十几年前的老梗,您不怕抄袭我还嫌馊呢!
高票房验证了中国观众的水平的确不行,连最基本的记忆力都不具备。
他们忘了半年前还为《前任3》哭成了泪人;
忘了《爱乐之城》高司令为理想抛弃前女友;
再往前想,这两年但凡跟爱情沾边的国产电影,《左耳》《失恋33天》《匆匆那年》《致青春》《一生一世》《同桌的你》《睡在我上铺的兄弟》……全都有一个阴魂不散的前任。
纵观「前任电影」,无外乎戳中四类人:
吃着碗里的,看着锅里的;认为做不成情侣,还可以做朋友;一日是我女人,终生是我女人;知道复合不可能,但就是放不下……
因此我们可以拍着胸脯子向世界宣布:国产爱情片进入「前任时代」。
只要故事里有前任,给观众吹一波青春,配上几张逆光MV摄影,然後就等着收钱吧。
从市场分析,以上规律有个颠扑不破的理由:院线主要观众在25岁左右,这个年龄段的人,都有段自以为是的爱情,他们当年给别人养的老婆如今已经有了娃,加上影片口碑下沉,二三线城市的小镇青年们为了他们心中的「仪式感」,也涌来缅怀前任,票房不好才怪。
郭敬明为什麽一直火啊,就是因为他忽略自己的年龄,产出的作品始终针对18——25岁;韩寒就不行了,他的文字只给80後看,80後成家立业了,他那套叛逆就玩儿不转了。
这个市场规律理论简单粗暴、屡试不爽,捧红了韩庚、郑凯,收割了一波又一波韭菜。
挺没劲的。
贾樟柯《山河故人》里有句话,可以戳破所有前任电影制造的假象——
每个人,只能陪你走一段路。
紮心不?
这句Slogan朴实无华,道出了生离死别的无奈,以及人生来孤独的本质。
任谁都不能改变时间,无法掌控相遇分离的顺序,再相濡以沫的情侣,最终的结局也逃不出死神制造的分离。
关於前任题材的电影,碗哥最喜欢两部。
女文青港导麦曦茵的《前度》,以及莉莉·柯林斯主演的《爱你,罗茜》。
豆瓣评分都在7分左右,但立意和诚意都禁得住时间考验。
《前度》中,钟欣潼饰演的女主为挽留前任,可以撒泼打滚,也可以跪地求饶。在一个雨天,当她偶然走出与前任同住的房间时,一瞬间拨云见日,发现自己不爱他了。
电影的最後,是一个坏掉的塑胶杯漏水的空镜头,长达10秒钟。这也是麦曦茵对前任的态度:爱情带给人伤害,外人看来,失恋的人表面没任何变化,内里最宝贵的东西流逝了,只有当事人自己懂。
而《爱你,罗茜》正相反,还在上学的女主本是公主颜值,人见人爱,不料年少无知遭遇渣男,一夜情後渣男提裤子消失,自己却中了奖。
女主没有哭天抢地,也没有找接盘侠,她安安静静地生下孩子,在琐碎的生活中练就一身本领,日常朋友面前,还是那个开朗的她,失恋对她来说没有造成任何伤害。
多年後,在朋友家派对上,她说了这样一番感悟:
以上两种态度,我们身边比比皆是。
前一种,对前任念念不忘,可以出卖自我;
後一种,只在暗里耿耿於怀,爱情可有可无。
冷热两种态度,在碗哥看来,都是健康的,她们所做的一切都有一个前提:前任、失恋,都是一个私人化的事情。
与这种私密性相比,这两年无论是主打缅怀情绪的正面前任片,还是以渣男绿茶为代表的负面前任片,在闪光灯和电子乐的催化下,逐渐变成了一个比萤幕还大的标签。
这个大标签在後知後觉的人看来,是如此的畸形。
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中,东方人一向是含蓄的。
不知道从什麽时候开始,含蓄变成了保守,传统成了守旧的代名词。
互联网讲究娱乐至死,为了娱乐,我们可以在直播平台生吃田鸡,在街拍镜头前讲述「啪啪啪感受」,当然也可以加入缅怀/声讨前任的大军中。
於是,这种私人化的情绪被无限放大,「咪蒙」们「新世相」们以此制造着一个又一个的「流量盛况」,只是「曾经爱过的我们」,是否真的想清楚,前任二字究竟代表着什麽。
是一段天真烂漫的青葱岁月?
是一位嘴角上扬的白衬衣少年?…